《上海滩》(1980年)原唱:叶丽仪,作曲:顾嘉辉,作词:黄霑,收录于叶丽仪1980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上海滩》中。
叶丽仪是香港7、80年代广告歌女王,她所演唱过的广告歌曲时至今日都还是不少老港的集体回忆之一。《上海滩》这首歌曲出自香港乐坛无人能及的辉黄组合——顾嘉辉和黄霑之手,并且伴随电视剧《上海滩》而风靡全国。歌曲本身诠释了大时代背景下,旧上海的恩怨情仇,配合叶丽仪豪气激昂的声线,将这份动荡岁月下的万缕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是因为这首歌曲实在太经典了,所以之后的电影版《新上海滩》,以及黄晓明主演的内地版《上海滩》也都沿用了它作为主题曲。同时《上海滩》也被国内外很多人翻唱过,连刘德华也唱过,刘德华的版本少了一丝柔情,多了几分豪气,特别是第一句“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男声版本确实要比原唱更加豪气有力一些。
小知识:黄霑拉肚子,结果写出了“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黄沾表示创作这首歌曲的灵感源于他拉肚子的经历,歌词“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由此而出。黄沾创作此曲时,时间非常仓促,由于没有传真机,他跟顾嘉辉是打电话合作的。顾嘉辉在电话中把曲子唱出来,黄沾抄录之后还要唱一次给他听,对一对有没有错;而黄沾只用了20分钟就把词填好了。
《上海滩》作为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流行了整个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依然是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一首粤语歌曲,为何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许多国语歌曲,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所喜爱,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同名电视剧当年万人空巷的播出盛况,以及剧中主演发哥和赵雅芝出色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上海滩》作为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另类”(不同于普通话的方言版歌曲)音乐,与当时流行于大街小巷的邓丽君的歌曲,形成了极明显的反差,邓丽君的歌曲相对来说甜软温情,而《上海滩》歌词方面大开大合,非常有冲击力,加之叶丽仪有力的嗓音,将这首歌演绎出一种完全不同于邓丽君甜歌的慷慨激昂来,而这首歌对于《上海滩》这部剧来说,更是起到了画龙点晴、锦上添花的作用。
《上海滩》更像是港人眼中旧上海的一个缩影,也更像是港人眼中他们曾经在旧上海的浮浮沉沉。
香港的居民,大部分来自于旧上海的中上层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躲避战乱移居于香港,他们在参与香港建设的过程中,随着香港一起腾飞,但他们内心深处,依旧不忘自己的根在上海,不论他们走在哪里,都是中国人。
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
这首歌里,既有关于人生梦想的奋斗,又有对于爱情的感悟,曲调铿锵有力,歌词通俗却又不苍白,非常切合《上海滩》的主题思想。
这首歌,是叶丽仪的成名曲,如果说有哪位港台歌手,仅凭一首歌就能走遍全中国而不被人厌烦,也只有叶丽仪,她的声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慷慨激昂的斗志和渴望自由的情感。
浪奔浪流,流出的是上海滩多情又复杂的风情,淹没的是旧上海不堪回首的往事,流传的正是如许文强和冯程程那样被旧时代所阻隔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