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天路》,2001年由著名曲作家印青和另一位词作家屈塬为歌颂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创作。雪域高原的西藏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雪山恶水”让西藏成为全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路”阻隔了雪域高原与世界的联系,减慢了雪域高原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步伐。“雪域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游历中国》一书中如此断言。
确实,修筑西藏铁路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曾表示,要把铁路修到拉萨。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一格尔木段)动工修建,但接着就是“大跃进”和连续三年国家经济困难,青藏铁路不得不全线停建。直到1974年,国家决定青藏铁路再次上马一期工程,1979年铺轨到格尔木。改革开放20多年,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青藏铁路的建设得以继续。2001年6月中央经过研究论证,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建设全面拉开序幕。
军旅艺术家印青和屈塬是对老搭档。一天,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青藏铁路揭秘》的通讯。这对黄金搭档以艺术家独有的视角,激发了新的合作激情和音乐灵感。青藏铁路是新世纪开发大西部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举世瞩目;10万建设大军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修建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铁路,那是一段没有硝烟的战争啊。
这对搭档顿时觉得历史的责任压在肩上。很快,他们就来到青藏铁路施工现场采风。在火热的工地上,在藏族同胞的家里,两位词曲作家发现:只要一谈起青藏铁路,人们都非常激动,他们把青藏铁路形象地称为“天路”,而不叫铁路。一位叫拉姆的藏族老阿妈拉着两位词曲作家的手说:“青藏铁路是共产党为我们藏族人民修的天路!多少年来,我们西藏人民就一直渴望能有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这条路可以带我们走出贫穷,走出落后,走向富裕,走向北京。”老阿妈的一席话,让两位词曲作家的思路豁然开朗,旋律如泉奔涌顺势而发,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梗阻障碍,写得特别顺畅。
第一稿歌名为《高原幸福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青藏铁路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蜿蜒前行,像在天上行走,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在修改的过程中,“天路”这个词不断地闪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实力派歌手韩红,以特有的纯净、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嗓音,在2005 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演绎了《天路》,不仅成为韩红的代表歌曲,而且响彻了大江南北。
韩红演唱《天路》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2005年央视春节晚会让韩红又喜又愁,喜的当然是有机会上春晚,一展歌喉,愁的是几个送选歌曲都被剧组“枪毙”了,剧组有人给韩红提供了一条信息,说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有一位女歌手巴桑,几年前曾演唱过一首专门歌颂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歌曲《天路》,适合韩红高亢的嗓音,不过,因为巴桑在内地知名度不高,这首歌鲜有人知,要韩红试一试,问一问这首歌的作者印青、屈塬,《天路》的演唱权到底卖了没有?如果没卖,就赶快买下来,送春晚,肯定错不了。
韩红立即与印青、屈塬联系,印青、屈塬回话:“藏族歌手巴桑演唱过,但一直没有买断演唱权。”韩红立即要来曲谱,小声哼唱,哼完,韩红决定购买演唱权!紧接着,韩红请人编曲、配器,然后录音。几天后,韩红版《天路》被送往春晚剧组,负责节目审查的朱彤、郎昆一听,大笔一挥,就签了同意。
今天回顾西藏不同时期的“路”歌,深深为西藏“路”的发展而感动,60年来西藏的路从无到有,越走越长,越走越宽,正如《天路》所唱:“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