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吉他的“支点”是你hold住自己的吉他的重点
收录于合辑:曲谱入门

弹吉他的“支点”是一般吉他教材上比较不会重点提及的,因为它不是”技巧”,非外显功夫。支点,简单来说就是弹奏吉他的倚靠点,身体会跟吉他接触的位置,无论是初中高阶,对于支点的掌握越理解,就越能驾驭好”弹吉他”这件事,且对你学习吉他进步有一定帮助。

先从初学者的支点谈起,通常学吉他的第一堂课,老师会要求你”姿势”要正确,姿势这件事情在古典乐学习领域是超级重要的,流行乐器亦然,但民谣吉他、电吉他和爵士吉他或许在“出生血统”上较为随兴,标准姿势这点我倒觉得不一定非得要如何如何……我们更该关注的是“身体与吉他的接触支点”,我建议初学者关注6个位置:

1、大腿与吉他下缘

2、右手臂与吉他上缘

3、身体与吉他背面

4、右手掌肉与琴桥(下弦枕)

5、右手小指/无名指与Pick护板处

6、左手虎口与琴颈下缘

1、2、3为接触面比较大的大肌肉;4、5、6则是接触面比较小,比较细节“技巧的控制”小肌肉。

大方向来说,支点为什么如此重要,就是为了要稳定吉他。吉他结构上算是较大的乐器,而且不平衡(有点屁股重头轻),面积大(掌握起来要刻意伸展),指板宽,要扩指、还要飙速度、做表情……这些都需要稳定才能诠释。如果支点越多,吉他会越稳定,越稳固,当然技巧、声音也就能控制的越精准。

但要注意的是,支点虽然是越稳固越重要,但细节上又不能“锁死”,必须用一种”虚靠”的细腻手感浮动调整位置,这在4、5、6点非常非常重要。

一、大腿与吉他下缘

初学者坐者弹奏,一定要稳稳地靠在右腿上,吉他身体那个弧线就是倚靠最佳位置,不要过前也不要过后,吉他身体的重量会让你无法控制。

对比古典派的持琴,会将吉他靠在左腿(左腿需垫高些),其实这姿势我个人很喜欢,原因是:

1、手腕角度比较舒服,弹高把位好弹(相对低把位较难)

2、较舒缓右边肩、臂、背、腰的肌肉群(但左中下腰会比较紧绷)

PS:关注肌肉群很重要,很多年纪大了的老乐手长期下来右边肌群都会永久伤害,适度左/右边互换练琴可以降低肌肉受伤风险。

二、右手臂与吉他上缘

上缘倚靠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吉他晃来晃去,配合胸部的贴紧,吉他最难控制最重的部分(屁股)才会牢牢的。

弹奏技巧上,扫弦要处理的漂亮,右臂的支点就要多注意,不能定的太死,甚至下压,它只是”靠着”,在做刷扣的动作时,右臂是会移动的(想像你的倚靠是是一个支点),定得太死,会变成用手腕多,这样对平稳的声音控制会变得比较难。

如果右臂与吉他上缘定得太死,灵活度会下降,导致手腕驱动变多,音色控制变难

至于solo/单音在速飙时,手腕跟手指的小关节会相对变多,这时手臂就可以定的”比较死”,以帮助在飙速时的稳定感,但过度锁死也不行喔。

三、身体胸部/肚子与吉他背面

瘦子学吉他较多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贴着身体,这样吉他容易晃来晃去,可以稍微往内靠,弹起来会舒服许多,至于胖胖肚子/或胸部较大就较没这困扰,会自然会贴着。

胸部跟肚子都是很好的支点

还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初学者因为需要更多视觉控制(看指版),如果吉他与身体90度会很难看到指板,若稍微躺下15~30度左右(千万别再多,姿势会跑掉,手腕会凹折),便利于学习,这时候就可以贴着胸部/肚子了,才会稳妥妥。

四、右手掌肉与琴桥(下弦枕)

虚靠!虚靠!虚靠!

弹电吉他右手掌肉虚靠琴桥是常识了,一定要多加练习,为了快速的切音、闷音、消音、手掌绝不能离弦枕太远。而弹solo是很细腻的控制,表情、技巧都在此呈现,靠着安全感才会佳,但一样不能锁死,死了角度就会死(右手过度凹折),在换弦弹奏时就很难维持稳定且一致的音色了

锁太死手腕运作就会过度凹折,不利音色控制,尽量还是维持能垂直上下的运行

五、右手小指/无名指与Pick护板处

这算是一个”不很必要”的倚靠点,看个人习惯。很多吉他手会将小指与无明指轻顶(一样是虚靠)在Pick护板处(没有护板就是第一弦下处),不管是刷弦还是solo都会有比较好的控制。我个人是蛮爱将它当作刷扣的缓冲止滑,不然右手很容易太猛刷过头。

六、左手虎口与琴颈下缘

要讨论这就要先认识[传统式]的左手按法跟[摇滚式]差别。我个人建议初学者先用虎口顶着吉他较轻松,因为如果没有支靠虎口,吉他头会一直有下坠的力量,也较容易晃来晃去,别说solo了,连按和弦难度都会高上许多,至于其他更多优劣缺点就不多谈了。

虎口倚靠就是俗称的”摇滚式”握法,但到底跟摇滚有啥关系?

进阶者要注意的支点问题就比较刁钻了,首先你很有可能已经是一个表演者了,所以站着弹如何才能跟坐着弹一样好,将会是你最大的课题。站着弹之所以会难上许多,就是因为支靠点改变了。

首先最重要的”腿部支靠”将完全消失,整把吉他会被地心引力拖着走,取而代之的是吉他背带环住的两个钉扣,与你的肩膀,坦白说这样跟腿部支撑比起,稳定性差上许多。第二你的右手支撑力会变差,因为站着弹吉他通常会比坐着低,右手较难倚靠,而且少了腿部支撑,右手的下压感也无法”过度”施力。

我的解决方法是,当你站着弹,更需要倚靠右手与肚子“夹”的力量,来当作支撑稳定吉他的方法。而左手摇滚式的虎口支撑更为重要,使用频率会大增,讲的夸张点,有时候当你在做高难度技巧时,甚至虎口支点是必须一直”存在”的,只要一悬空,就有可能“冒泡”,当然,老手就不用担心了。

背带双支点稳定性不够高,注意身体与右手的互夹力量,虎口稳定吉他脖子

当然讨论站姿,还有更多可能性,比如说“背高”,尽量维持与坐着弹一样的稳定与角度,或是solo时脚踩监听,让你的脚支点帮你稳固。

垫高腿部支撑吉他,是弹奏solo或高难度技巧时常用的秘诀

高阶者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左手拇指与各种指法/和弦的支撑关系。当乐句越难、速度越快,我们需要更灵活的左手姿势,也就是说”传统式”的手型得运用更多。因应不同句型而需要快速改变、或是讨论更有效率的拇指位置移动,将会是高手需要思考和操作的,变数实在太多,就不赘述。但我想大原则大观念还是一样,不管你当时在按啥和弦、solo,拇指千万不要定死,要维持机动与灵活,并找出对付这句子的最佳拇指支点,以达最轻松、最有效率的快速变换。

高手通常已经很明白找吉他稳定的支点了,剩下就是要如何灵活处理各种刁钻的乐句,大拇指的控制绝对是关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本站邮箱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